如果在兩次淬火之間進行退火,情況就不同了。如果在淬火過程中沒有進行中間退火(或工序退火)而重復淬火,變形會增加。如果多次重復淬火,變形會不斷累積,形成球形,最終導致開裂。因此,淬火的重復次數以兩次為限。但是,如果實施中間退火,雖然不是無限次,但重復多次一般也是可以接受的。由于重復次數越多,淬火越容易,因此需要更加注意淬火裂紋和變形。
如果高速鋼和其他材料未經退火就反復淬火,晶粒會變得粗大而脆弱,橫截面上會出現魚鱗狀輪廓,即魚鱗狀剝落(魚鱗)。這種橫截面還會出現大理石花紋,也稱為大理石斷口。雖然魚鱗狀剝落的高速鋼硬度變化不大,但一般會變脆,因此有必要避免這種缺陷。
反復淬火說明淬火技術不成熟,建議多磨幾次,確保一次淬火成功。
一般來說,反復回火工藝大致遵循以下步驟:
(1) 首先,將待處理鋼件加熱至奧氏體化溫度。
(2) 在 200°C 或稍高溫度的熱浴中淬火,并保持恒溫,直至整個工件達到均勻的溫度狀態。
(3) 立即將其轉移到一個更熱的浴槽中,對等溫轉變過程中形成的貝氏體進行回火。這種沃氏體回火和再回火工藝的最大特點在于使用溫度相對較低的熱浴進行等溫轉變,從而加快了冷卻速度。因此,即使是較大的鋼制工件也可以進行沃氏回火。此外,由于產生的微觀結構是回火貝氏體,因此機械性能更優越。
回火時必須注意回火溫度,并采用階梯式重復回火工藝,以達到所需的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