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鋼件的預備熱處理工藝,退火與正火的區(qū)別在于加熱溫度和冷卻方式的不同,其工藝性能對比如下表:
不。 |
退火 |
規(guī)范化 |
1 |
降低鋼件硬度,改善切削性能 |
獲得一定的硬度,改善加工性能 |
2 |
提高塑性或恢復鋼材冷變形后的塑性,改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 |
提高可塑性 |
3 |
細化谷物 |
細化晶粒,提高機械性能 |
4 |
消除不均勻成分,獲得均勻的紋理 |
獲得更加均勻的性能,提高基體的力學性能 |
5 |
讓組織接近平衡狀態(tài) |
獲得更均勻的組織并消除過共析鋼中的網(wǎng)狀碳化物 |
6 |
消除內(nèi)部殘余應力,防止變形和開裂 |
|
7 |
消除鍛造、鑄造、焊接等過程中產(chǎn)生的成分不均勻或組織缺陷,改善工藝性能和使用性能 |
具體零件退火或正火的工藝選擇,應根據(jù)以下分析確定:
①從材料切削性能看,應易于加工。硬度范圍為170-230HBW的零件在車削、銑削、刨削、磨削等加工中,切削性能最好。一般來說,作為預備熱處理,低碳鋼通常采用正火處理,而高碳鋼則采用退火處理。
②從使用和受力情況看,對于亞共析鋼制成的零件,正火后力學性能較高。如果零件的性能要求不高,則以正火作為最終熱處理;對于形狀復雜的零件,建議采用退火處理,以防止開裂和性能不夠。
③從經(jīng)濟角度考慮,零件需要熱處理時,通??紤]選擇熱處理成本低、周期短、操作方便的工藝方法。在選擇合適的熱處理設備時,應優(yōu)先考慮正火處理。
④從零件的最終熱處理角度看,為減少熱處理淬火后的變形和開裂傾向,可選用正火工藝。正火組織有助于加速奧氏體的生成和碳化物的溶解,常作為快速加熱淬火的預備熱處理。鋼經(jīng)退火正火后,具有珠光體組織,但正火是一種非常經(jīng)濟的工藝,可獲得細小的珠光體。通常作為預備熱處理,為最終熱處理準備金相組織。正火可看作是一種特殊的退火方法。